思政案例

一例因人际关系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作者:陈学丽 时间:2021-05-21 点击数:

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大二学生章某由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通过对求助者描述的问题现象进行分析,以及对求助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和其他情况进行了进一步了解,与求助者协商后制定了咨询方案。咨询中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认知,解除情绪困扰。鉴于求助者是高校学生,领悟力较好,经过六次咨询,求助者投入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际关系不良;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 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章某,女,24岁,汉族,大学文化,学生,未婚,无精神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躯体性疾病。

(二)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没患过严重疾病。在家排行老大,父母均为农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其管教较严格,尤其在学习方面要求更严格。小学成绩优异,初中开始成绩下滑,初中复读一年考入高中,高中复读两年考进大学。前几天因小事与室友发生争执,为此事烦心、失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

(三)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思维清楚,神智清晰,情绪比较低落。

(四)身体状态

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近期心烦、失眠。

(五)社会功能

没有一个知心朋友,能交流感情的朋友也很少。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就连上自习也觉得不自在总分心。

(六)心理测验结果

SCL—90量表的因子分及总分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惊恐

偏执

精神病性

其他

总分

1.6

1.7

2.5

1.8

2.1

1.7

1.7

1.5

1.1

1.9

176

   SCL—90总分以及人际关系,焦虑两个因子分可以看出超全国常模结果,求助者SCL—90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为45项,该求助者可以考虑筛选为阳性。

SAS量表及SDS量表测验结果

SAS量表

SDS量表

粗分

标准分

粗分

标准分

46

58

43

54

SAS、SDS标准分可以看出,该求助者焦虑分数处于轻度焦虑,抑郁分数处于轻度抑郁。

二、 主诉及个人陈述

(一)主诉

近期,感到孤独,出现失眠,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无法安心学习。

(二)个人陈述

我从小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父母对我管教较严格,尤其是在学习上对我要求更为严格。在别人眼中,兴趣爱好很少,也很少与朋友一起玩耍。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乡一中,学校学习氛围很浓厚,大家学习都很好,竞争很激烈。由于升入初中,相比之下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羡慕那些没怎么学习成绩都很好的尖子生,而自己整天埋头苦学才勉强不落伍,初一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母亲觉得我没有好好学习批评了我。我很委屈,觉得母亲不理解我,就不想和她说话。到初三成绩更不好,复读一年才考上普通高中。谁知道高中比初中竞争更激烈,高一成绩还行,到了高二对班里一个男生产生好感,但迫于学习压力没敢对任何人说,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怕人家不喜欢我,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到了高三我就跟不上了,高考落榜,又复习两年才考上现在的学校。邻居都觉得我上学不值当,都23岁了才考上大学,女孩子上什么学啊,这让我很气愤。我平常就不和他们说话。

在大学里,我总感觉同学们都不喜欢我,都不愿和我交往,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前几天因为闹钟的事和室友发生争执,自觉口才不好没有占上风。平时总觉得自己和她们不是同龄人,我比她们大三四岁,觉得她们幼稚,就没有跟她们说过太多的话,对班里同学也如此。不过这次闹矛盾之后我情绪很不好,觉得自己很孤独,都大二了还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一般能交流感情的就很少,这几天为这个事烦心,失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就连上自习也觉得不自在总分心。看到别的同学认真学习的时候,或是三三两两逛街、一块吃饭我都很羡慕。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学会改变,如果到社会上还是这样子就惨了,所以前来找老师咨询,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一)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相貌中等,衣着整洁,自知力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但叙述过程中低着头,偶尔和我对视,身体前倾,感觉很拘谨,双手不停地弄衣角。语言清晰有条理,迫切希望有所改变,有较强的求助欲。

(二)咨询师的了解情况

1.求助者性格有点内向,不爱多说话;

2.自小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和父母沟通较少;

3.入学晚,小学阶段成绩名列前茅,人际沟通良好;

4.升入初中后竞争激烈,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人际关系一般;

5.到高中只顾学习,基本不怎么和其他同学来往,有必要时也会说话或一起做事;

6.在大学,由于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认知模式,也没有刻意增强自己的交往技能,人际交往一般到人际关系不良。

四、评估与诊断

(一)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对来访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为心烦、失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安心学习,为近期发生,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因小事与室友发生争执导致的。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意愿,病程小于一个月,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二)诊断依据

1.来访者的症状,由明显的现实刺激引起,其生理和心理的症状全都指向这个诱因,没有泛化。

2.求助者反应强度可以理解,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3.检查无器质性疾病,健康体检未发现异常。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神经症的鉴别:求助者所受的刺激都为现实刺激,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所以,内心冲突属于常型,因此可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以上的材料分析及鉴别情况:求助者心理初步诊断为因人际关系不良造成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交不良。

五、病因分析

对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学因素

求助者24岁,心理等各方面可塑性大,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经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生物学原因对其本身问题没有太大影响。

2.社会学因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因小事和室友闹矛盾,之后的几天情绪都不好,产生挫败感、孤独感、被排斥感。

2)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也下降。

3)在出现负性情绪时,其周围的社会系统没有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未能帮助其进行积极调整。并且自己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学因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认为自己性格不好是自己的问题,认为大家都不喜欢她而刻意疏远别人。

2)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在和室友闹矛盾后未能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也没有运用人际技巧处理好室友关系。

3)过于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很少和朋友家长交流。

4)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擅与人沟通交流,缺少朋友。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以及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经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

(一)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降低其焦虑和抑郁情绪,SAS、SDS达到临界值以下;

2.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正确认知,使其从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对自己有更为客观的评价。

(二)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在完成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进而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达到人格完善的目标。最终使其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与原理

1.咨询方法

经督导师的同意,咨询师认为对求助者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较好。

2.咨询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艾利斯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另外合理情绪疗法的另一种核心理论是ABCDE,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态度、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一个人的情绪不但起源于这些信念,而且也会因为这些信念的稳定存在而持续下去。所以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信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这是咨询实践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的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D),使之转变为合理信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E)。这样原来的ABC理论就可以进一步扩展为A-B-C-D-E的治疗模型。

3.本案例中的A、B、C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诱发性事件A是和室友发生争执;不合理信念B是过分概括化以自己性格内向全盘否定自己,个性化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总议论自己,主观推测觉得别人因为自己年龄大性格不好否定自己;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孤独,不和同学来往。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三)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六次。

(四)咨询费用:免费(求助者为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所以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分为: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第1-2次咨询)

2.领悟阶段(第3 次咨询)

3.修通阶段(第4-5 次咨询)

4.再教育与巩固结束阶段(第6 次咨询)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2018年4月2日(心理诊断阶段

目的:(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收集了解基本情况。(3)心理问题临床评估,进行相关心理测验。(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初步咨询分析。

方法:(1)运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相关技术;(2)摄入性谈话;(3)运用心理测验工具。

过程:通过摄入性会谈及测验,运用理解、共情等技术,鼓励求助者倾诉、宣泄,收集临床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探寻求助者心理矛盾的原因,做出初步的问题分析: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源于几天前与室友的争执,各种症状都与现实相联系,她的心理冲突根源在于其早年的负性情绪记忆和不合理认知。为此,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布置咨询作业:在4月3日至4月8日期间,把在寝室与室友的相处情景以及与同学说话的次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一次也不能遗漏。

第二次 2018年4月9日(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目的:(1)进一步加强良好咨询关系;(2)明确来访者的ABC 。

过程:首先求助者肯定了上次会谈的情况,然后与咨询师一起分析他们3号到8号的相处情景,章某最后表示,这样看来,其实我的室友们也并不是很幼稚,她们有时候对我也挺好的,情况也没有以前我认为的那么糟。下面是章某与咨询师的一段对话:

咨询师:既然他们对你和以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你以前可以接受,现在却这么烦恼呢?

章某:要是没有那次争执的事情,也许可能我和她们的关系也不会这么槽糕。自从发生了这件事,自己就老是想,小时候我学习好人际关系也好,就因为初高中学习成绩不好,复读才考上现在的大学,现在年龄比她们大,各方面还不如她们,我怎么能这样子呢?

咨询师:你觉得要是你学习一直很好,年龄也和你的同学差不多,情况会怎么样呢?

她说:也许我和她们可以很好的相处吧。

考虑求助者是大学生,咨询师向求助者讲解了合理情绪疗法实施的基本程序和ABC理论。她若有所悟地说:这么说,现在我的担心烦恼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造成的。接着咨询师和她一起分析出了她的几个不合理信念:(1)室友和我吵架,是因为她看我不顺眼;(2)我这么大才读大二是因为我笨,所以我的同学不喜欢我;(3)我和我的同学不是同龄人,所以我不如她们;(4)我的人际关系继续这样下去,到社会上我就惨了。

布置家庭作业:请求助者根据本次的分析,将不合理信念进一步具体化,每天记录一件自认为自己做的还不错的事。

 2018年4月16日(领悟阶段

目的:(1)让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她的不合理信念;(2)让求助者领悟到改变情绪困扰的根本方法是改变认知。

过程:经过完成作业,章某认可了部分不合理信念。通过记录自己做的还不错的事,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差。咨询师通过询问来访者的生活史和容易记起的有关经历,帮助求助者通过心理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让她明白初高中成绩下滑母亲的不理解以及邻居的评论形成了负性情绪记忆,使得她把母亲对她的否定和邻居的负面评论转移到了自己的同学身上。这就形成了我23岁才考上大学,我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大家都不喜欢我的认知。现实的刺激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相碰撞时,就极易导致求助者心理上的冲突。同时经过分析后,求助者本人也觉得其实同学们并没有看不起她,原来很多问题都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脸上露出了一点不好意思的神情。

布置家庭作业:结合日常生活,举出一些例子说明自己的想法,进一步觉察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2018年4月23日(修通阶段

目的:(1)帮助求助者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2)引导求助者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并建立合理信念。

方法:(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2)提问、面质等技术(3)家庭作业。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经过完成作业,求助者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深刻反思,承认自己的有些想法太过片面和极端,也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带来情绪困扰的根本原因。

2)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基于前几次咨询效果较好,咨询师经督导老师同意决定实施“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咨询师运用提问、面质等技术,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辩论:(1)室友和我吵架,是因为她看我不顺眼;(2)我这么大才读大二是因为我笨,所以我的同学不喜欢我。

在本阶段,求助者在上述第二个问题上产生了明显的阻抗,咨询师对她讲了“黄金规则”,她则用人以群分来反驳,咨询师向求助者解释求助者其实是运用了“反黄金规则”,并举例“如果我们也有同学年龄比自己大,我们就认为他笨,所以我们就不喜欢他”的问题来使求助者意识到黄金规则的重要性。最后,求助者也信服了咨询师的话:“你想让室友和其他同学对你怎样,你就先怎样对待室友和其他同学。”

布置家庭作业:(1)尝试改变长期形成的态度和说话方式,运用黄金规则来对待室友和其他同学,将室友及同学的反馈及自我感觉记下来;(2)咨询师向求助者介绍了RET 自助表及使用方法,然后要求在4月30日之前求助者用RET 自助表自己感受一下用合理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的感觉。

 2018年4月30日(修通阶段

目的:进一步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强化已经建立的合理信念。

过程:通过完成作业,求助者体验到运用黄金规则带来的效果,表示以后也将继续使用黄金规则到与不同的人交往,来达到好的沟通效果。另外,求助者主动反馈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的这种思路看待问题的方法非常不错,之后也将继续使用换种积极的思路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接下来咨询师帮助求助者修正“我的人际关系继续这样下去,到社会上我就惨了”的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分析,求助者认可当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有客观评价的时候心理是很放松的,没有太多的顾虑。

布置家庭作业:在5月7日之前每天坚持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真诚地赞美他人,赞美是爱的艺术,用爱去进行沟通交流,并记录当天的感觉。此外,去发现自己和他人身上的的三个闪光点并做记录。

 2018年5月7日(再教育及巩固结束阶段

目的:(1)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2)肯定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的积极改变;(3)结束咨询。

过程:经过完成作业,体会到了主动与人交往和真诚赞美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发现这样去做不仅可以收获朋友还能给他人带来快乐而且还找到了自己认真、善良、单纯等优点和同学们积极、热情、乐观等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可以安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发现除了学习,自己还可以通过听音乐、运动等其他兴趣爱好拥有丰富的生活。最后,一起对整个咨询过程做了总结。

经过双方同意,咨询关系结束,但要继续巩固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评

通过咨询,症状得到改善,行为改变,情绪改善,认知纠正,对咨询效果满意。认为自己以前太关注自我了,现在和同学们可以很好的交流,并感觉大家其实都很友好。希望自己以后多欣赏他人,关注他人,多与他人交流感情。

(二)他人评估

1.家属评估

求助者的母亲认为她比以前话多了,主动帮忙做家务了,也开朗了一些。

2.老师评估

求助者的老师讲述她和同学们的关系有所缓和,和大家的交流沟通明显增多,也开始主动参加院系活动了。”  

3.同学评估

求助者室友发现她现在回到宿舍开始主动找大家聊天,感觉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也容易接触。

(三)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变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性格变得开朗,人际交往向良性转变。

(四)量表复查评估

心理咨询后测量与咨询前相比,趋于正常。具体为:

SCL—90量表的因子分及总分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惊恐

偏执

精神病性

其他

总分

1.6

1.7

1.8

1.7

1.6

1.6

1.7

1.5

1.1

1.6

156

SCL—90总分以及焦虑,抑郁两个因子分可以看出低于全国常模结果,求助者SCL—90总分低于超过160分。

SAS量表及SDS量表测验结果

SAS量表

SDS量表

粗分

标准分

粗分

标准分

34

42

35

44

十、咨询总结

本次咨询由于咨询关系建立较好,材料收集完整,分析详实,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透彻,选用的咨询方法和理论针对性较强,故咨询效果较好。

以后继续努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咨询技能,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咨询师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建筑工程学院 陈学丽)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宏福大道2888号   邮编:330100

版权所有©中共欧宝手机网页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