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案例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作者:朱悦 时间:2021-06-04 点击数:

一、案例概述    

邓某,女,22岁,大学生。寒假结束后,打电话给我请假,原因是身体不舒服,跟父母一起去医院看了病,开了一些药,因此,需要在家休息调养几天。考虑到学生病情是隐私,我没有打听详细病情,给邓某的妈妈打电话确认学生是病假后批准了请假。病假时间到期后,邓某正常返校。大约两周后,邓某到办公室找我,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经常失眠,上课也无法集中精力,经常头疼,感觉非常痛苦,要请假回家看病。    

二、案例分析    

邓某打电话跟我请假,我大概知道是病假之后,就让她下课后到公室找我。挂了电话,我给邓某的妈妈联系,向家长询问邓某的具体情况。邓某妈妈告诉我邓某寒假期间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抑郁症,寒假在家吃了一段时间药进行调养,病情有所好转。开学后邓某坚持返校,到学校后,病情反复,邓某的自尊心很强,不想让室友和同学知道她吃药是因为得了抑郁症。接下来,我又打电话给邓某所在班级的班长以及宿舍的同学,几个同学告诉我,邓某平时大多独来独往,话也不多,也很少跟宿舍人一起上课、吃饭、活动。见到邓某本人后,我询问她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经过了解,我发现邓某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凡事追求完美的人,中学期间成绩特别优秀,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进入大学后,感觉课程比较难,自身的优越感在逐渐减退,又发现周围的同学那么优秀,于是想努力改变自己,做好自己,让周围同学都喜欢自己。这种心理让邓某迷失了自我,也变得敏感多疑,长期处于纠结与矛盾之中。在宿舍里,邓某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室友都喜欢自己,于是,慢慢的喜欢独来独往,跟室友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伴随的是失眠,头疼,焦虑。    

三、解决方案

大学年级的学生大都95后,从年龄特点来看,95后学生大多比较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差,社会性比较差。进入大学这样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因为地域、风俗、个性、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很多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学生就容易感到孤独、伤感。与同学,与室友的相处一般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在磨合期内,自我调适能力差的同学就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1)我先找邓某所在的班级的班委和宿舍同学了解情况。(2)我联系上邓某的父母,了解邓某的生活环境,向家人询问邓某中学时期的情况以及进入大学后邓某的变化。3)跟邓某同学谈心谈话,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并拿我自身的经历作为例子,以好朋友、大姐姐的角度开导邓某,劝其敞开心胸,做好自己,获得她的信任之后,定期找她谈心谈话。(4)我将邓某宿舍的同学集合在一起,了解每个人的生活状况,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和、安静、温馨的场所,几个女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认真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聊的非常开心。 经过我不断的努力,邓某所在宿舍的几个女孩子相处逐渐融洽,和睦,彼此之间的沟通逐渐增多,邓某也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变得积极乐观,逐渐融入了班级生活。    

四、经验与启示    

邓某的事情让我感触颇深。作为辅导员,不仅仅是做好常规工作,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并引导学生健康发展。(1)辅导员不仅要关心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关注学生生命安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身心合一,全面发展。(2)走进学生的心,用爱心与耐心给予满足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坦诚相见,对等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真正做到平等。(3)信任学生比监管学生更重要。班级建设中,积极培养、任用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优秀员,树立榜样,采取积极带动被动,少数带动多数,促进班级建设,营造优良班风。4)做好学生与学校交流的桥梁作用,通过家长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与学生共成长。(5)作为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细化日常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沉淀自我,以经验为指导,稳中求新,立足现实,坚信“一个优秀的引导者才可以带出全面健康发展的班级,可以带出优秀的学生”。

(国际商务学院 朱悦)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宏福大道2888号   邮编:330100

版权所有©中共欧宝手机网页版委员会